美國著名人格心理學家沃爾特·米歇爾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,通過不斷實驗發(fā)現(xiàn)了人類自控力秘密,并將鍛煉自控力的方法命名為“延遲滿足”。區(qū)別于法律上“遲延”履行,延遲一詞更像是由內(nèi)而外,以意志力為主導的行為。
想起抗糖訓練,到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不需要意志力去支持自己達成目標,因為過程中不斷嘗試把積極的行為常態(tài)化,習慣已經(jīng)養(yǎng)成。越是想要克制的事情,越是忍不住偷偷看,每個人都有陰暗面,內(nèi)心堅定、心理強大的人也有,但他們能夠不斷克制,任何場合下保持最佳水準,不讓過分滿足侵蝕精神和大腦。我們越是希望通過努力換取想要的結果,便越是要抵擋誘惑、緩解焦慮,獲得掌控感。厚積薄發(fā)、一騎絕塵便是延遲滿足的表現(xiàn),當不再計較眼前利益,不在乎瞬間得失時,關鍵品質(zhì)就會凸顯,只有不斷的進步才能完整整個青春。
延遲滿足是一種理性地滿足,實現(xiàn)目標的過程就像跑一場馬拉松,難免有偷懶、氣餒、懈怠的時刻,長期間堅持一件事,就需要給足自己休息的時間,適當即時滿足以增強決心意志。想起高三時年級主任說過的話:“當你堅持一件事情到了瓶頸,當你一步也前進不了時,那就是你的臨界點,只要跨過去,就能到達新的高度,到達不一樣的境界。”又如工作后聽到的關于人生谷底的說法:低谷不可怕,可怕的是恐懼和挫敗的侵蝕。如果你停止,就是谷底;如果你還在繼續(xù),就是上坡。處于低谷時,你要做的就是沉淀自己,靜等花開。當你的能力提升、高度改變后,那些以前認為邁不過去的坎、翻不過去的山,都會變成平地。長時間的自律,形成積淀,才有破局的能力。